夾擠症候群常出現在需要長時間活動肩關節,且會高舉過頭的人身上,比如游泳者、棒球投手、老師等等。主要是因為旋轉肌群在通過肩關節上方時,因為種種原因,當手往上抬高時,這些肌肉會被夾擠壓迫而產生疼痛。
當你有以下症狀時,就必須考慮是否為夾擠症候群。
- 肩膀長時間在動作時出現疼痛。
- 當你從事投球、自由式等手必須高舉過頭的運動時,或者單純手高舉會造成肩膀關節前面或側面疼痛-可能為外轉式夾擠。
- 當手臂從身體側邊抬起,保持上手臂位置,再將手掌往上帶轉動上手臂時,疼痛會出現在肩膀關節前後側或前(後)側-內轉式夾擠。
- 當手臂抬高超過九十度就會出現疼痛。
- 手臂內轉時會出現疼痛-例如將手背到背後時。
夾擠症候群,是因為旋轉肌群(肩胛脊上肌、肩胛脊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在經過肩峰下間隙時,此空間因為手臂上抬而變小,以至於夾擠到這些肌肉所造成的疼痛。因為肌肉不斷地受到壓迫,造成肌腱的發炎現象。
不斷夾擠會使得旋轉肌群肌腱變厚,因為肩峰下間隙非常小,會造成惡性循環,更嚴重的夾擠現象出現。
夾擠症候群是一個臨床症狀,而非診斷。一般來說有九種不同的可能原因會造成夾擠症候群,包含以下:
- 骨刺增生
- 旋轉肌群受傷
- 肩關節唇受傷
- 肩關節不穩定
- 二頭肌肌腱病變
- 肩胛骨動作失常
如果出現夾擠症候群卻不處理的話,有可能會演變成旋轉肌撕裂傷。
夾擠症候群分類:
一. 外轉式夾擠(External Impingement)
1. 原發性
(1)通常是因為骨頭形狀不正常,肩峰的形狀。
(2)可能是先天性異常,或者退化性的改變,骨刺的產生,而擠壓到肌腱。
2. 次發性
(1)通常是因為不良的肩胛穩定性,造成肩峰位置改變,因此產生肌腱的夾擠現象。
(2)前距肌無力和胸小肌太緊繃也會造成此現象。
(3)其他可能原因包括過度使用造成旋轉肌群無力(例如丟球與游泳),或肌肉不平衡(三角肌與旋轉肌)。
二. 內轉式夾擠(Internal Impingement)
1.通常是發生在需要投擲的運動員身上(例如投手)。
2.旋轉肌肌腱下方受到肩關節唇的夾擠 - 造成肩膀後側疼痛,有時候會在前側。
@復健與治療:
初期以減緩疼痛控制發炎為主,不外乎是冰敷、休息、甚至是藥物注射治療以減輕疼痛與減緩發炎現象。
復健的目的為:
1.減緩疼痛與發炎
2.改善或維持肩關節活動度
3.肩關節相關肌肉力量訓練
4.改善姿勢不良問題
5.運動員必須加強其技巧
6.使其能完全回到運動場上
正常的關節活動度是使此傷害恢復中最重要的一環。假如肩關節在活動度上有所缺乏,肩關節功能將有無法正確的動作,且沒有足夠的空間讓肌腱通過與活動,將使夾擠現象一再發生。
活動關節時,一開始要避免產生疼痛的動作,逐漸地讓手臂可以抬高(往身體前面或從身體側邊),抬高超過肩膀時要加上手掌心轉向天花板的動作,以避免肩膀疼痛。
伸展亦是非常重要的動作,每次伸展至少要維持30秒的時間。按摩能夠幫助放鬆過於緊繃的肌肉,例如旋轉肌群以及上背肌肉和胸小肌。
疼痛減緩之後,要開始慢慢的訓練旋轉肌群的肌肉力量,這一點在復健治療後期非常重要,因為必需要讓肩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恢復到平衡,以維持肩關節穩定。
矯正不良姿勢,夾擠症候群主要是一種症狀的表現,大多是因為肩胛姿勢不良造成肌肉不平衡、錯誤的肩胛活動所引起,所以如果不將肩胛矯正回正確位置,那即使疼痛減除後,過陣子疼痛一樣會回來找您,只是陷入傷害的無間道。
胸肌太過於緊繃(尤其是胸小肌),會將肩胛骨拉向前,使肩膀往前傾,產生類似小駝背的外觀。另外,前距肌太過於無力,無法有效地拉住穩定肩胛骨也是一個可能的主要原因。
矯正不良姿勢,必須要找出原因,是因為肌肉無力?或者是因為肌肉太過於緊繃?
大多是兩者皆具,以便於對需要的肌肉伸展或訓練力量,使肩胛骨能夠回到正確的位置,以改善肩胛骨的活動,讓肩關節的活動空間恢復正常,才不會一再的壓迫旋轉肌群的肌腱而造成發炎現象。
總而言之,夾擠症候群是一種問題的表徵,需要專業的評估後,長時間的治療復健才有機會完全的痊癒,否則只改善疼痛問題只怕終究陷入疼痛->好轉->疼痛的無限循環,更可能造成五十肩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