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2年6月11日 星期一

肌肉組成與功能分類


一.Local Stabilzer,深層穩定肌群 (e.g.腹橫肌、多裂肌)
肌肉組成以Type I muscle佔大多數, 均為深層肌肉,其功能與”軸”的活動有關。肌肉需持續收縮, 收縮力量<25%(最大收縮力量), 容易啟動收縮, 能夠控制身體關節在正中(Neutral)姿勢,且透過調整力量來持續動作。
能早先於動作而預先收縮, 收縮是無方向性的,具有高度本體感覺,保持身體維持在正中(neutral)姿勢下,屬於閉鎖鏈,收縮速度慢,低recruitment(每次肌肉收縮間隔時間長)。

若有問題會影響反射抑制(reflex inhibition)、力量下降、耐力下降、改變對力量(load)的反應、不正常的徵召收縮, 而造成不正常的動作和單節的控制。

控制單節的動作,控制正中(neutral)關節姿勢,收縮不會造成肌肉長度的改變或只有些微的改變,所以沒有活動度,活動無方向性,持續性收縮。這些肌肉提供關節位置、範圍、活動速度的本體感覺。

Dysfunction:
在動作控制(motor control)上有所缺失,所以在受徵召收縮的時間點上會有所延遲,當有疼痛或病理變化時,其功能會受限制,肌肉張力下降,單節局部控制變差,關節正中(neutral)姿勢的控制力下降。
變成片段收縮來替代持續收縮功能(耐力),因為痛或high load會造成肌肉不容易或無法收縮,不良的徵召收縮(太多或太少),收縮時間點遲延,動作功能像global mobilizer,缺少該有的力量形態而失去了關節正中位置。


二.Global Stabilizer,淺層穩定肌群 (e.g. 腹斜肌、Spinalis、臀中肌)
肌肉組成以Type IIa muscle佔大多數, 肌肉為深或淺層,單一關節的肌肉。Phasic force, 容易受啟動收縮, 控制關節內外層, 主要是離心收縮或減速的功能,為姿勢性肌肉, 抗重力性肌肉, 肌肉收縮有方向性, 具高度本體感覺, 中度recruitment

(每次肌肉收縮間隔時間長), 閉鎖鏈, 肌肉收縮速度慢。

若有問題會表現在力量下降、反射抑制(reflex inhibition)、改變再次收縮(recruitment)模式, 造成多關節的問題。

肌肉收縮控制活動度,肌肉收縮等同於離心長度的改變,所以整個活動範圍的控制主要是在inner range(關節內),所謂的肌肉主動和關節被動,為low load減速的動力,特別是旋轉的方向,此類肌肉收縮為非持續性且有方向性的。



Dysfunction:
無法控制關節內活動,或者關節外過度的活動度,不容易啓動收縮,不良的離心收縮和旋轉控制。

肌力下降,缺少關節活動度的控制,離心收縮和旋轉變差,跟local stabilizers一樣load就會收縮作用,shaking (抖動) -> quick phasic on/off pattern(多為過度緊張或收縮過多)。





三.Global Mobilizer ,動作肌群 (e.g. 腹直肌、股二頭肌、梨狀肌)
肌肉組成以Type IIb muscle佔大多數,屬於淺層、多關節的肌肉, 多功能性, 整合相鄰關節。高度recruitment(每次肌肉收縮間隔時間長), 肌肉長度會改變力量, 吸震功能, 主要是向心收縮, 有方向性, 極少本體感覺, 不易啟動收縮, 肌肉收縮速度快, 為開放鏈動作, 高度協調性。

若有問題會表現在緊繃、過度活動或痙攣, 且容易受刺激而收縮, 造成多關節、相鄰的或同節脊椎椎體的問題。

需要力矩來產生活動度,造成向心收縮,收縮時肌肉長度改變,吸震功能,有方向性收縮,非持續性收縮,是一個on-off 的phasic pattern(收縮-放鬆)。

Dysfunction:
肌筋膜(Myofascia)變短會限制physiological和accessory motion,它們必須被其它所代償,這些肌肉表現過度活動 ,容易收縮,low load recruitment和產生痙攣來反映疼痛和病理現象。

Spasticity(關節兩側的肌肉一同收縮,e.g. 膝蓋曲肌和伸肌),容易誘發收縮(伸展(stretching)可以減少這現象),太緊,過度作用(e.g. 痙攣)。






總言:
需要三種肌肉形態共同作用來穩定維持動態穩定。
1.Local stabilizer控制關節表面和動作的細微度。
2.Global stabilizer為抗重立或姿勢性肌肉。
3.Global mobilizer為torgue generators。轉移承重力量、吸收外力造成的震盪(for load transferring,  
for shock absorpti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