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2年7月22日 星期日

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picture from : http://www.physiopro.co.za/wp-content/uploads/2012/05/Patella.gif
   
        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PFPS)是常用來描述膝蓋前方,髕骨附近或下方疼痛的症狀。
通常在長時間半蹲、跪姿、上樓梯等等後會造成疼痛,也常在單車騎士和跑步者身上發現此症狀,因此又有人稱之為跑者膝

        可能造成症狀的危險因素 :

  1.  只針對下肢訓練量很大的運動員
  2.  膕旁肌(hamstrings)和小腿肌肉(calf muscle)太緊者
  3.  股四頭肌(quadriceps)無力者
  4.  足部有問題者,例如扁平足、垂足(drop foot)等
  5. 長時間、距離訓練跑步,或上下坡跑步的運動員
  6. 曾經發生過膝關節脫位者
        可能症狀如下:

  1. 膝蓋關節疼痛,特別是在膝蓋前方,髕骨周圍和下方
  2. 膝蓋內側會有壓痛點
  3. 運動後可能會出現腫脹
  4. 上下樓梯或斜坡後,疼痛通常會加劇
  5. 膝蓋彎曲時可能會出現聲響
  6. 長時間坐著可能會膝蓋不舒服
  7. 有些人的股四頭肌(quadriceps)可能呈現無力的現象
  8. Q-angle大於18~20度
  9. 小腿肌(calf muscle)、膕旁肌(hamstrings)、股四頭肌(quadriceps,尤其是股外側肌)和髂脛束會呈現緊繃的現象


       大多時候,此症狀的疼痛感都會是經過一段時間後逐漸加劇。一般來說,主要是因為髕骨的活動不正確,當膝蓋彎曲與伸直時,髕骨無法在正確的“軌道”(股骨和脛骨之間形成的溝槽)上滑動,而造成關節的壓迫引起疼痛。

       因為髕骨的不正常滑動會造成周邊組織的傷害,例如髕骨下方的軟骨,使得疼痛在此區域產生。當膝蓋彎曲與伸直時,需要關節周圍許多組織構造共同作用才能使得髕骨在正確的軌道上滑動。假如有任何的不平衡,任何的組織太過於緊繃或無力,即可能造成構造不平衡而使髕骨滑動不正常。
       最常見的原因是膝蓋外側構造出問題,例如股外側肌(vastus lateralis)、髂脛束(iliotibial band)和外側支持帶(lateral retinaculum)太過於緊繃,且股內側肌(vastus medialis oblique)太過於無力,會造成髕骨太過於往外側滑動。
       股內側肌太過於無力或者無法適時地收縮作用,都會造成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此外還有其他可能造成傷害的原因:
  1. 過度承重(overloading) - 彎曲膝蓋會增加髕骨和股骨之間的壓力。所以跑步,或會反覆膝蓋承重的運動都可能會造成PFPS
  2. 旋前足(pronated feet) - 旋前或扁平足都會導致膝蓋關節壓力增加。會影響髕骨的活動與位置,尤其是在動作的時候
  3. Q-angle - 有些人會有大於正常值的角度,形成X型腿(內八)。當一個人在承重時,伸直彎曲的腳,髕骨會接受一個往膝蓋外側的力量。若反覆的彎曲和承受重量,可能會造成膝蓋周圍的組織受到傷害而產生疼痛。在女性身上Q角度會比較大,因為骨盆較大的關係,這也是為什麼女性比男性容易有此症狀出現。所以對於骨盆較大、Q角度較大的女性,訓練其外展肌群(臀中肌、臀小肌和闊筋膜張肌)的肌肉力量和外轉肌群(臀大肌、臀中肌)會有力避免此症狀的發生。
        PFPS跟髕骨軟化症(Chondromalacia)很相似也有關聯性,但卻是不同的症狀。PFPS是因為膝蓋下軟骨傷害所造成。而髕骨軟化可以是因為PFPS後期造成,也可能獨自發生。

        治療方式:
  1. 運動後接受冰敷、抬高、壓迫等等,以減緩疼痛腫脹等發炎現象
  2. 休息,直到疼痛解除
  3. 使用護具保護膝關節
  4. 抗發炎、消炎的藥物或注射治療
  5. 按摩放鬆過於緊繃的肌肉與軟組織
  6. 訓練過於無力的肌肉,加強肌力與耐力
  7. 改善下肢整體生物力學構造,例如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的相關位置
  8. 加強下肢關節穩定性等等
  9. 復健、物理治療
減緩疼痛與發炎:
       休息、冰敷(約每兩小時一次,每次約15分鐘,小心不要凍傷)、壓迫(冰敷後可使用彈性繃帶,避免腫脹)、貼紮(可減緩疼痛)。


       主要訓練膝蓋內側的股內側肌(VMO)。此肌肉可以有效的將髕骨拉往膝蓋內側,使髕骨能正確的滑動。訓練時,需要明顯感覺到大腿前方偏內側的肌肉有用力收縮。

伸展運動與按摩:
       伸展大腿膝蓋外側的肌肉,跟訓練VMO一樣重要,深層按摩對於放鬆一樣有著良好的效果。

重回運動場與預防:
       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已經不會疼痛,還需要接受整體的下肢肌肉力量訓練,且達到肌力平衡,可能需要穿戴膝蓋護具保護,下肢各關節的穩定性,改善下肢整體生物力學結構都是必要的,例如有扁平足者可能需要矯正鞋墊的幫助。

       
Pilates運動:
Matwork - side leg lift series, side kick, side bend 
Reformer - footwork, single leg, side split, bend & stretch
Cadillac - life & lower (side-lying)
.
etc.

       治療只是最基本的,平常的預防與訓練才是遠離運動傷害與疼痛最終的手段,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更是對於個人健康有著無法言喻的好處,希望國人都可以養成運動習慣,才能避免大多數病痛上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