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2年1月22日 星期日

淺談下背痛

  大約有六十至八十百分比的國人曾有過或現正遭受下背痛的困擾,其中大多數的人都會有復發的經驗,而下背痛造成的原因很多,其中常見的有以下:
  1. 軟組織傷害/背部筋膜發炎
  2. 椎間盤突出
  3. 小面關節(facet joint)症候群
  4. 脊椎退化性關節炎
  5. 脊椎退化性骨刺
  6. 椎間盤滑脫
  7. 椎管狹窄
  8. 姿勢不良
  9. 其他如情緒、壓力或腎臟等內臟疾病等等
       最常見的非軟組織傷害莫屬,此時感受最為輕微,很多人選擇讓身體自主修復,孰不知若不接受治療,並不會完全復原,謹記“不會痛不等於完全復原”,不痛了可能是因為過了發炎期,或者是你沒有去觸動到受傷的部位罷了,這也是邁向下一階段傷害的起始點。
       椎間盤突出,脊間盤周邊的纖維環破裂,造成中間含水量極高的髓核向後突出,可能壓迫到神經根,而造成症狀的產生。

       小面關節症候群,關節活動度受到限制,所以脊椎無法跟隨肌肉收縮而產生動作,進而造成疼痛,其造成原因主要是因為長時間的姿勢不良,比如說落枕。
其他退化性的因素,主要還是跟年紀和生活習慣有關係。
       下背痛的治療,其實預防重於治療,這裡先提治療,不外乎是物理治療、藥物治療、注射治療、手術治療、改善生活習慣、使用護具以及最重要的休息,休息也是 一種治療,因為能提供身體自我修復的時間。而物理治療主要即是給予與改善自我修復的環境,所以適當的休息是必要的,不然做再多治療也是效果有限。
       物理治療包含了儀器治療(modality)、徒手治療(manual therapy)、運動治療(movement therapy),即是物理治療師校科書中所說的3M。下背痛中儀器治療包括熱敷、電療、牽引等,徒手治療包括按摩、整脊、神經鬆動術、伸展等等,運動治 療主要是訓練肌肉肌耐力(主要針對核心肌肉群)及主動的伸展運動等等。

       預防下背痛,即使已經經過治療後,還是需要多點注意,避免尚在修復的背部又受到傷害。
  1. 避免久坐,且背部需良好的支撐
  2. 避免急速的身體前彎及旋轉、身體過度的後仰等大動作
  3. 搬重物避免直接彎腰,而是蹲下搬取
  4. 不要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
  5. 需要適當的運動
  6. 避免坐或躺太過於柔軟的椅子和床
  7. 日常生活中,以平躺時脊椎所受的壓力最小
  8. 熱敷可以改善背部得不舒適,洗澡時可泡澡或用熱水沖洗不舒服的部位,但切記溫度不可過高
       總而言之,身體有任何病痛,盡量就診接受治療,以維持身體健康,畢竟健康才是人生最大的財富,不是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